河北的刘西普先生在《笑与泪――外国散文名篇精品赏析》自序中写道:“中国虽然有着满天星斗般的散文家,但是若以严格的审美的标准来衡量,恐怕主要还就是其中那类‘言志’的、浸透了庄禅艺术精神的散文,称得上是艺术性的散文
这种情况,既使到了五四以后,也没有根本改变
”这是鉴往,从古代散文中概括出了小散文亦即艺术性散文的概念
对于刘先生意见,我是同意的
但是,知来呢?我们自己创作散文时,应该遵守一个什么样的大致原则呢?
2001年,我听到了那些碎片:“孤荻孤荻出来放屁,古荡古荡出来放枪
”那时,春天刚刚走来,孤荻就长出
古城墙脚下,一个小孩子灵动的小手在长满孤荻的原野上一个个地拔啊拔啊,童年的歌谣在广袤的原野上回荡着:孤荻孤荻,出来放屁……得快些拔啊,时光的流水,哗,哗
用不了几天,孤荻就得开花,开花就成熟了
那些花,就是荼
孤荻老了,白花花的一片,在原野的风里飘飘摇摇
你能想象那满是白花的原野么,一个词脱口而出:如火如荼
那是不是岁月留在我头上的白发,等到我的头发都白了的时候,那些歌谣就完全碎了
为了各自家庭幸福全部略去
短信日记中的零散片断闪回为了纪念没有过错的爱情本身:
我恭敬地写了地址,字写得很端正,字字力透纸背
我写出了自己村子的名字:高洼村
我发现这几个字现在写得很少了,近几年冷落了它,如今重写,如走了一趟亲戚
在写由谁收这张贺卡时,我犯了难
老家只有双亲高堂,按理应当直接写父亲的大名,可是这是有讳的,是会被村人视作脑子有病并当作话柄传说几年的,思忖再三,并和朋友在电话里讨论片刻,最后还是写了自己的名字,后面缀上两个字:“家收”
贺卡正文如下:“父亲:祝您和母亲身体健康,万事顺心!儿林荣叩首,十二月二十七日
”我刻意不说“爸爸”而称“父亲”,保持了一种书面化距离,以示这种称呼在我们父子间是非常规的,从而显出一种难得的郑重其事
我从未给父母叩过首,今日长身一揖,也算尽了人孝
他屡次和我谈起,他说:"大概我和她不会走到结果了
"由于他的家人都蓄意他找个也是赤潮的女友,如许不妨简单和他妈妈的交谈!是吧,既是都商量走到结果,就必需商量到两个家园,将来的路如何走,将来会展示还好吗的情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