诚信亲友圈主可免押进亲友圈验亲友圈,满意再补
老大一个中国,搬动一张桌子都要流血(鲁迅语),改良派的后继者康有为梁启超们发动的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失败了
魏源没有看到他身后三十年才发生的变法,但他的“师长”思想,是百日维新的前驱先路,他所提供的思想资料,对晚近抗御外侮的中国社会具有新的原则指导意义
它是同一棵树,我们认为它的反射比自身更美丽
那这是因为当我们看到树木本身时,只会使我们想到与生命息息相关的事物,例如,它可以让我们享受凉爽和燃烧的火焰,因此它没有诗意,也不美观
考虑一下
反思是虚幻的,与现实生活没有直接关系
当我们看到它的反射时,我们只会注意到它的轮廓,图像,就像一幅画
树木本身与相对于实际生活的反射之间的美感差异源自此差异
美与现实生活之间有一段距离
艺术源于现实,但与现实不同
艺术是一个充满情感的影像世界
艺术家创造了艺术观念,并不断追求艺术境界的改善
不断探索和追求生活的哲学和意义,对生活和世界的热爱构想出宁静的寓意,一种脱离现实和诗意的生活回归
因此,美丽与现实生活之间还有一段距离
当我们想感受事物本身的美时,我们必须从适当的距离看待它们
我发端从我的奶奶,爷爷,外公外婆,以至我的伯伯何处领会我的父亲,但是我究竟是错了
夜风徐徐,揉起满湖的粼波枕着一捧湖水,听着波涛喃喃的絮语
只觉得梦乡分外香甜
梦中,我看到了很久以前的牛背,牛背上的孩子头上顶着一片荷叶,在乡村的小道上,一步一步地向村庄走去……
人生如月,缺陷时多,圆满时少
圆满是短暂的,缺残是长期的
我们又何须苛求人生如己之所望的那般圆满呢
眉月有眉月的秀美,镰刀正可收获人生,梳子不也可梳理去!残月给人以伤感,却也让你把人生体味得更加深刻
晦朔的淹没,也不必放弃,坚持住这一段艰难的时刻,不也有一弯笑脸的面世
而正因经历了那深沉的黑暗,那弯笑脸才更灿烂美丽
月在阴历十五时圆,虽为自然现象,却也满足着人们渴望团圆的一种心愿
故人们把满月之时称“望”,而人望的正就是月圆
每当这时,团圆者月下摆上果点,感激明月的帮忙;而未能团圆的人,便只有楼头继续守望了
寄心与明月,随郎上关西,这是月给人的抚慰
在盈盈的泪珠中,圆月被折射得更加晶莹璀璨
故“望”之一字,表达了很是丰富的让人联想回味的内涵
团圆者在望日望到了该望的,在一定程度上,也算人生暂时的圆满
有聚就有散,说不定十六十七就得离开
“望”之后称“既望”,是“已经望了”之意,它预示着月圆满之后的开始残缺,人由暂时相聚的又分离
分别是伤痛的,残月便不如新月鲜亮金黄,而是透着凄惨的苍白
下弦月边上朦胧模糊,如被泪水浸泡的消瘦的面容,在夜深人静之时,独自在树梢楼头伤怀
彩云理解残月的心情,也轻易不去打扰,只远远地淡化成一道轻柔的天幕,为月遮挡深夜里的阵阵寒风
那几只诡谲的星眼,也好像是看累了月儿伤心的一幕,打着呵欠,不耐烦的欲昏昏睡去
公鸡睡足后的一声清啼,啼落了月儿脸庞上残留的泪珠,月儿抹了一把憔悴的倦容,扭过头退向了天边------- 人家屋头梧桐叶上的露珠,在鸡声里跌落,发出清脆的响声,将屋子里那如月般憔悴的脸上逗留的泪珠震落,洇染进握在一起的指缝里
包裹已于昨夜装好,可还是又一次被打开,流泪的心在检点着,最终也连自己一并缝入,伴着旅人上路
月色惨白得让行人不敢落足,他觉着每一只脚印都是对“月”烙上一个深深的伤疤
也不敢低头去看,可眼前已是回归时走过的板桥,桥上,还分明看得清归来的足迹,而今晨,同一桥上,却要印上不同走向的脚痕
一次归来,一次别去;一次团圆,一次分离
他知道,一过那板桥,他又会对月的思念揣向天涯
月映人生
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
无论是阴,是缺,都是月真实的人生,而惟有了这种缺憾,月才会一次次努力去圆满自己,去精彩自己
人生又何尝不该如此呢?2005、6、6